2025年高考模考作文:”我应当“与”我愿意“
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3:03    点击次数:99

2025年高考模考作文:”我应当“与”我愿意“

【作文素材】

立身行事注重的是“我应当”,而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“我愿意”,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?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。

要求:选准角度;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得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
一、审题立意

1、关键信息提取

材料指出立身行事存在“我应当”和“我愿意”两种倾向,核心在于探讨这两种态度的内涵、区别以及它们在个人行为决策、道德修养、社会角色履行等方面的意义与相互关系。

重点是剖析“我应当”所代表的责任、义务、社会规范等约束性因素,以及“我愿意”所体现的个人意愿、兴趣、偏好等自主性因素,思考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平衡或抉择二者。

2、立意方向

①以“应当”为基,融“愿意”之力:构建和谐行事准则:可立意“于'应当’坚守中,纳'愿意’活力:立身行事之妙法”,论述在立身行事时,首先要遵循社会道德、法律等规定的“应当”之事,这是构建有序社会和个人良好形象的基础。但同时也要适当考虑个人的“愿意”,将个人兴趣和意愿融入其中,使履行责任和义务的过程更具动力和创造性,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。

②从“愿意”出发,向“应当”升华:实现自我价值进阶:如“由'愿意’萌蘖,至'应当’茁壮:个人成长之途”,强调个人意愿是行动的初始动力,从自己“愿意”做的事情入手,在追求个人兴趣和梦想的过程中,不断提升自我,认识到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,将个人的“愿意”与社会的“应当”相统一,实现从自我满足到社会价值贡献的升华。

③“应当”与“愿意”的辩证权衡:在冲突中寻平衡:立意为“'应当’'愿意’之衡:立身行事的两难与突围”,探讨在实际生活中,“我应当”和“我愿意”可能会发生冲突,如个人职业选择中兴趣与社会需求的矛盾等。此时需要辩证地权衡二者,分析不同选择的利弊,根据具体情境和个人长远发展目标,找到平衡二者的方法,做出合适的决策。

二、文体选择

1、议论文

结构框架:

开头:引出“我应当”和“我愿意”这两种立身行事的态度,提出中心论点。例如,“在人生的舞台上,立身行事犹如一场复杂的舞蹈,'我应当’与'我愿意’恰似两种不同的旋律。我们究竟是遵循'我应当’的既定节奏,还是追随'我愿意’的内心呼唤?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价值抉择,关乎个人成长、社会和谐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。”

中间: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。可以采用并列式结构,如从“'应当’之重:社会秩序与个人责任的基石”“'愿意’之美:个人活力与自我实现的源泉”“二者之衡:在冲突与融合中前行”等方面分别论述;也可采用递进式结构,先阐述“我应当”的内涵,包括道德规范、法律义务、社会角色要求等,再深入分析“我愿意”的意义,如个人兴趣对创造力的激发、自我意愿对幸福感的提升等,然后探讨二者发生冲突的常见情境及原因,如社会压力、个人认知局限等,最后论述如何在不同人生阶段和社会环境中正确处理二者关系,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。在论证过程中,运用举例论证(如历史人物在二者抉择中的故事、现代社会中个人职业选择与社会责任平衡的事例、道德两难情境中人们的选择等)、引用论证(引用关于责任、自由、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名言警句)、对比论证(对比只注重“应当”而压抑“愿意”和只追求“愿意”而忽视“应当”的不同结果)等方法。

结尾:总结全文,升华主题。如“'我应当’与'我愿意’并非水火不容,而是相辅相成的两极。在立身行事的漫漫征途中,我们应在'应当’的框架内,积极探寻'愿意’的火种,让责任与兴趣共舞,使义务与梦想齐飞。唯有如此,我们方能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稳健前行,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添砖加瓦,奏响人生价值与社会进步交相辉映的华丽乐章。”

2、记叙文

可以讲述一个个人在经历中面对“我应当”和“我愿意”的抉择并从中获得感悟的故事。比如,写一位热爱艺术的学生,他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面临两难选择。从家庭和社会普遍认知来看,他“应当”选择热门的理工科专业,因为就业前景好、社会需求大,这有助于他未来在社会中立足并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。但他内心“愿意”学习艺术专业,追求自己的绘画梦想,尽管艺术道路充满不确定性且可能面临经济压力。他在挣扎中开始深入了解艺术行业的发展趋势、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以及自己在艺术领域的潜力,同时也考虑到家庭的期望和自己对未来生活的责任。最终他选择了一个兼顾艺术与设计应用的专业,既满足了自己的兴趣爱好,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社会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。通过详细描写他在抉择过程中的内心矛盾、思考过程和最终决定后的成长感悟,体现材料所蕴含的主题。结尾可以进行适当的抒情和议论,将个人故事与材料所蕴含的主题相联系,如“在志愿填报的十字路口,我在'我应当’和'我愿意’之间徘徊许久。但这次经历让我明白,人生并非是二选一的简单命题,而是在二者的权衡与融合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。只有将社会责任与个人梦想相结合,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、更远,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独特而绚烂的光彩。”

三、素材积累

1、名言警句

①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。”——顾炎武。此句可用于论述“我应当”的社会责任,在文章开头或论述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义务时引用,体现个人在社会整体中的担当,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。

②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”——爱因斯坦。可以在阐述“我愿意”的个人兴趣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时引用,使文章对个人意愿在成长中的作用论述更具权威性。

2、事例素材

①“应当”与“愿意”结合事例: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。从社会责任的角度看,他深知解决全球粮食问题是自己“应当”承担的使命,这是基于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担当。而从个人角度,他对农业科研有着浓厚的“愿意”,他热爱田间地头的研究工作,对水稻的生长习性等有着强烈的探索兴趣。正是这种“应当”与“愿意”的完美结合,使他克服重重困难,不断取得杂交水稻研究的突破,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
②“应当”与“愿意”冲突与抉择事例:鲁迅先生原本在日本学医,从个人职业发展和兴趣(“愿意”)来看,他希望通过医学拯救国人的身体。但当他看到麻木的中国人即使身体健全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看客时,他意识到拯救国人的精神更为重要,于是他毅然弃医从文。从社会的需求和他所认识到的民族责任(“应当”)出发,他拿起笔杆,用犀利的文字批判社会的黑暗,试图唤醒沉睡的民众。这一抉择体现了在个人意愿与社会责任发生冲突时,经过深刻思考后对“应当”之事的勇敢担当。

四、参考标题

1、《“应当”与“愿意”:立身行事的双桨》

2、《循“应当”,从“愿意”,行稳致远》

3、《“应当”为责,“愿意”为翼》

4、《于“应当”处守,在“愿意”中创》

5、《“我应当”与“我愿意”的价值交响》

五、范文展示

《“我应当”与“我愿意”:立身行事的价值交响》

在人生的宏大舞台上,“我应当”与“我愿意”犹如两个不同的音符,时而相互呼应,时而彼此碰撞,共同奏响立身行事的价值交响。

“我应当”,是社会契约与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的投影,是构建有序世界的坚实梁柱。它如同繁星,照亮我们在公共领域中前行的道路。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,我们便被赋予了诸多“应当”。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权利与尊严,遵守法律法规,维护社会公序良俗。古往今来,仁人志士们无不在“我应当”的指引下,书写着壮丽的篇章。大禹治水,三过家门而不入,他深知自己作为部落首领“应当”承担起治理水患、保障百姓安居乐业的重任,这种对“应当”的坚守,让他超越了个人的私欲,成为了千古传颂的英雄。在现代社会,无数的医护人员在疫情肆虐之时,不顾个人安危奔赴抗疫一线。他们“应当”履行救死扶伤的使命,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,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“我应当”的深刻内涵。“我应当”让我们在群体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坐标,它虽有时像沉重的枷锁,但更是我们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必经之路。

“我愿意”,则是源自内心深处的个人意愿与偏好,是生命活力与创造力的源泉。它似灵动的溪流,滋润着我们的精神世界。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,有着各自的兴趣、梦想与追求。“我愿意”驱使我们去探索未知、追求美好。科学家们因为“愿意”去揭开宇宙的奥秘,才会在枯燥的实验与复杂的理论研究中乐此不疲;艺术家们因为“愿意”用画笔、音符或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对世界的认知,才创作出了无数震撼人心的作品。当一个孩子“愿意”沉浸在书籍的海洋,去探索历史的长河、领略文学的魅力时,他便在“我愿意”的驱动下开启了自我成长与知识积累的旅程。“我愿意”给予我们生活的热情与动力,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感受到自由与快乐,它是我们灵魂的避风港,在疲惫时给予我们慰藉与力量。

然而,在现实生活中,“我应当”与“我愿意”并非总是和谐共生。它们之间的矛盾常常使我们陷入两难的困境。在职业选择上,许多年轻人面临着这样的挣扎。从社会普遍认知和家庭期望来看,他们“应当”选择那些稳定、高薪且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,如金融、医学或公务员等。但他们内心可能“愿意”从事艺术、文化创意或公益服务等领域的工作,这些工作虽充满激情与挑战,却可能面临经济上的不稳定和社会认可度的差异。又比如在道德抉择中,面对摔倒的老人,我们“应当”秉持助人为乐的精神去搀扶,但近年来一些扶起老人却被讹诈的事件,让我们的“我愿意”在“我应当”面前犹豫退缩。这种冲突考验着我们的智慧与勇气,也促使我们去深入思考二者的关系。

其实,“我应当”与“我愿意”并非水火不容的对立关系,而是可以相互融合、相互促进的。当我们能够在“我应当”的框架内,巧妙地融入“我愿意”的元素时,我们的行为便会焕发出独特的魅力与活力。例如,一位教师,如果他仅仅是出于“应当”的责任感去授课,那么课堂可能会变得枯燥乏味。但如果他能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、对知识传播的“愿意”融入其中,他就会以饱满的热情、创新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同样,在社会公益事业中,志愿者们不仅是因为“应当”帮助他人而行动,更是因为他们“愿意”奉献爱心、传递温暖,这种“应当”与“愿意”的结合,让公益活动充满了人性的光辉。

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,我们要学会在“我应当”与“我愿意”之间寻找平衡。我们既要坚守“我应当”的底线,履行社会责任,遵循道德规范,又要尊重“我愿意”的内心声音,追寻个人梦想,释放生命活力。让我们以智慧为指挥棒,使“我应当”与“我愿意”这两个音符在立身行事的乐章中和谐共鸣,奏响一曲既富有社会价值又充满个人情怀的华彩交响,从而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出精彩绝伦的篇章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